• 1
  • 2
  • 3
  • 4
  • 5

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肖铮: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五大体系,奋力谱写美丽甘肃时代新篇章

来源:网络 上传:本站 时间:2020-07-27 阅读:

  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五大体系  奋力谱写美丽甘肃时代新篇章

  肖铮 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国家未来、人民福祉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和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2019年8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甘肃、河南、浙江、陕西、宁夏等11省(区、市)考察调研,9次对“生态环保、绿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反复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持新发展理念的战略定力和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坚定信心、决心。

  对于甘肃而言,生态文明建设更加具有厚重深远的现实和历史意义。2013年2月、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我省视察,都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殷切期望,要求我们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对于祁连山生态环境治理更是给予了“由乱到治、大见成效”的高度评价。甘肃省委、省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牢牢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不断健全生态文明体系,强力整改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积极构建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

  2017年,中央通报了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给我省以“猛击一掌”的警醒和教训。省委省政府痛定思痛,以知耻奋进的态度全力整改,旗帜鲜明地提出“定战略、出政策、上项目,务必坚守生态环保红线、底线”。加强生态文明理论研究,提出“生态立省”战略构想,研究制定了《关于生态立省的意见》,推动形成以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刚性约束的经济社会发展决策文化自觉。充分发挥典型先进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弘扬古浪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八步沙林场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以实施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整治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教育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乡村、进工厂、进机关活动,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采购等,引导公民自觉履行环境保护责任,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初步形成了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彰显甘肃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

  推动绿色发展,积极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甘肃省出台《关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决定》,全面布局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十大生态产业,制定出台发展规划、专项行动计划和系列配套政策,建立总投资9400亿元的项目库,其中环保类项目207项419.4亿元;设立总规模2000亿元的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基金,着力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推动全省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019年,全省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高出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6个百分点,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3.7%。我省把十大生态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主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给予了充分肯定,指示说符合发展方向,要求我们一年一年抓下去。

  强化责任担当,积极构建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

  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重要指示要求,切实把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作为“国之大者”,研究制定《甘肃省省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建立健全覆盖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等54个部门和单位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压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去掉GDP紧箍咒,取消对甘南、临夏和75个县的GDP考核,戴上生态环保紧箍咒,实行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生态环保一票否决。设立推动高质量发展进步奖、贡献奖,鼓励地方创新、企业创绿。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2019年,我省大气、水环境质量均达到“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4项环境质量指标、4项总量减排指标已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三五”任务;动真碰硬整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144宗矿业权全部退出,42座水电站完成分类处置,25个旅游设施项目完成差别化整改,整治任务按期完成,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给予了充分肯定。

  持续推进改革创新,积极构建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按照中央确定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设计,结合实际深化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改革,建立健全生态环保督察、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机构改革,着力完善配套制度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截至2019年底,现行有效生态环境领域地方性法规73件,占全省地方性法规的22%。强化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出台《关于为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保护提供高质量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设立跨地区集中管辖环境资源案件专门法庭,探索环境资源案件审判的甘肃模式。稳步推进祁连山、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域综合治理规划加快实施。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制定《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生态制高点实施方案》,积极抢占生态制高点。制定《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意见》,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新格局。强化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建设,投入6.9亿元,构建水陆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积极构建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指示要求,以“四屏一廊”建设为牵引,按照“抓点、带面、治污、降耗、增绿”的思路,稳步推进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两江一水”区域综合治理规划、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祁连山综合治理规划等实施。全省湿地面积稳定在169.39万公顷、草原面积达到1787万公顷,新增造林面积31.71万公顷,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57万公顷,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增强。充分发挥“三线一单”源头管控作用,严格空间、总量、环境准入管理,为高质量发展预留绿色空间。坚决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上游责任,建立“理论库”“政策库”“技术库”“项目库”,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在全国率先开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污染现状调查,完成黄河流域9市(州)58个县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初步建立了入河排污口“一张图”,为黄河流域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奠定了基础。强化重点流域区域环境风险管控,积极与相邻四省(区)建立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启动覆盖省内各市(州)的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配套成立应急救援队伍。

  近年来,虽然甘肃省在推进生态文明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全省生态地位重要性与生态脆弱性之间的矛盾突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短板,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统筹协调不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下一步,我省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把这次论坛上专家领导的智慧和兄弟省份的经验融入到我省的具体工作实践中,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系建设,不断巩固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成效,着力谱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甘肃篇章,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甘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