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关注】人民银行就绿色金融发展答记者问

来源:网络 上传:本站 时间:2021-12-30 阅读:

  2021年12月30日,人民银行举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和绿色金融新闻发布会,研究局局长王信、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支付结算司副司长严芳、征信中心主任张子红出席,并就绿色金融发展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人民银行办公厅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罗延枫主持新闻发布会,以下为部分文字实录。

  介绍

  罗延枫: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人民银行在支持小微企业和绿色发展方面的情况,我们特别组织了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先请王信局长介绍情况。

  王信: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来交流。我今天上午重点介绍绿色金融的相关工作。我国的绿色金融体系起步比较早,在支持低碳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今年绿色金融在标准制定、激励政策、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了力量。

  一是“国内统一、国际接轨、清晰可执行”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加快构建。这里有几项重要的进展,包括《绿色金融术语》国家标准已完成首轮意见征集,《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环境权益融资工具》两项行业标准已发布,另有三项行业标准已完成送审、一项行业标准已立项。今年4月,人民银行联合发展改革委、证监会印发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实现了国内绿色债券界定标准的统一。

  二是环境信息披露要求和金融监管不断强化。人民银行指导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金融机构试编制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并探索开展碳核算,未来将适时推广到全国。人民银行还组织部分商业银行开展了气候风险压力测试。

  三是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创新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低碳项目的支持力度。修订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将定量评价范围扩展至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并为绿色理财、绿色信托等业务预留了空间。

  四是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日益丰富。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已接近15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超过1万亿元,均居世界前列。创新推出碳中和债、可持续发展挂钩债等金融产品,有效提高金融服务碳减排的针对性。五是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不断深化。中国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倡导和践行者,今年人民银行担任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联合主席,牵头起草了《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和《G20可持续金融综合报告》,重点研究了统筹绿色分类标准等方法工具,加强可持续信息披露和报送等事项。上述两份报告已获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批准。

  下一步,金融部门将更加积极主动作为,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1

  一是健全顶层设计,引导和撬动更多资金进入碳减排领域,推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全方位绿色低碳转型。

  2

  二是推动标准研制,完善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标准。

  3

  三是强化信息披露,开展金融机构碳核算,稳步推进气候风险压力测试。

  4

  四是完善激励约束,提升金融系统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内在动力。

  5

  五是更好发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定价作用,以更加市场化的方法实现碳减排。

  我就先介绍这些,非常期待和各位记者朋友交流,谢谢。

  Q1

  中国证券报:今年人民银行印发了《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请问目前开展情况如何?下一步重点是什么?

  王信:谢谢您的问题。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金融机构是其中的主力,因此有必要对金融机构给予更多的激励约束。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对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业务进行有效评价。

  2018年7月,人民银行印发相关评价方案,开始对全国金融机构进行绿色信贷业绩评价。因为我国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绿色信贷是最重要的绿色金融工具,目前绿色信贷在全部绿色金融产品中的占比仍高达90%,所以绿色信贷评价是最基础、最重要的。随着绿色金融市场和各类绿色产品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对金融机构的各类绿色金融业务进行更加全面、准确的评价。

  从今年5月开始,我们扩大了对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的范围,把绿色债券业务也纳入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央行金融机构评级。截至目前,对绿色债券业务进行评价的作用显著,投资者对绿色债券的配置偏好增加,绿色债券也享有更低的利率,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联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做好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进一步提升数据质量。探索建立公开透明、权威统一的绿色金融数据统计和发布机制。数据更准确、更全面,评价才能更加精确有效。

  二是进一步扩大评价范围。适时将更多类型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纳入评价体系。

  三是丰富使用场景,增强评价的影响力。探索推动一些有效的监管措施、货币政策工具等与评价结果挂钩,为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提供更大的激励,推动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发展。谢谢。

  Q2

  金融时报:刚才王局提到了今年央行发布了2021版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请您进一步就这个情况作一下介绍。谢谢。

  王信:谢谢您的问题。《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绿色金融标准。绿色金融标准,是绿色金融业务发展最基础制度。虽然大家都在谈论绿色,但是到底什么是绿色?什么项目算绿色项目?什么活动算绿色活动?哪些算所谓的高碳排放的棕色项目?大家的争论还比较多。

  人民银行一直高度重视绿色金融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会同相关部门在这些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今年一个非常重要的进展就是发布了2021年版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真正实现了我国绿色债券界定范围的国内统一,而且遵循国际通行的“无重大损害”原则。新版目录主要着眼于应对气候变化也就是碳减排,也考虑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要求,同时不再将煤炭等化石能源项目纳入支持范围,更好实现了与国际通行标准的统一,得到了市场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新版目录对引导和规范市场主体、发行绿色债券募集中长期资金,支持绿色低碳项目等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国内绿色债券余额1.02万亿元,同比增长24.7%,增速比二季度末进一步提高了5.8个百分点。

  同时,新版目录推动了中欧绿色分类标准的趋同。基于新版目录,依托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人民银行和欧盟共同完成了《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中欧基于各自目录取最大公约数,涵盖双方共同认可的、对减缓气候变化贡献显著的55项主要经济活动清单,共同编制了《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为推动中欧绿色投融资合作、降低跨境绿色识别成本、引导更多境外资金支持国内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的发布正值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期间,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未来,我们也会持续不断推进绿色金融标准制定和完善工作。

  Q3

  第一财经日报:请问碳减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两项工具有什么差别?目前的落地情况如何?

  孙国峰: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并行推出两个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一个工具是碳减排支持工具,以稳步有序、精准直达的方式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三个重点减碳领域的发展,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另一个工具是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支持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开采、煤炭清洁高效加工、煤电清洁高效利用、工业清洁燃烧和清洁供热、民用清洁采暖、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和煤层气开发利用等七个领域。

  两个工具既各有侧重,也有共同点,碳减排支持工具重点支持清洁能源。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重点支持作为传统能源的煤炭煤电的清洁高效利用。这是考虑到我国具有“富煤”的资源禀赋,要“先立后破”、“两条腿走路”,在支持清洁能源发展的同时继续支持煤炭煤电的清洁高效利用,既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也有助于科学有序减碳。两个工具共同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两个工具提供资金支持的方式都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金融机构自主决策、自担风险向相关领域内的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人民银行对于符合要求的贷款按贷款本金的一定比例予以低成本资金支持。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支持比例是60%,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的支持比例为100%,利率均为1.75%。

  为保障精确性,同时发挥政策的引领示范效应,对于碳减排支持工具,人民银行要求金融机构公开披露发放碳减排贷款的情况,以及贷款带动的碳减排数量等信息,并由第三方专业机构对信息进行核实验证,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目前,两个工具已经顺利落地。人民银行向有关金融机构发放第一批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855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已发放符合要求的碳减排贷款1425亿元,共2817家企业,带动减少排碳约2876万吨。后续人民银行将继续用好这两个工具,鼓励更多社会资金投放绿色低碳领域,助力科学有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Q4

  路透社:2022年的宏观政策如何平衡稳增长和调结构?如何理解四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提出的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的双重功能?

  孙国峰:谢谢您的提问。稳增长和调结构是互补而非对立关系,调结构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宏观环境,而经济结构优化又能够提高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由于宏观经济是一个不可中断的连续过程,所以宏观政策要平衡稳增长和调结构。必须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提高逆周期调节能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先立后破,稳扎稳打,持续在调结构上做好加法,发挥促进稳增长的积极作用。

  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要统筹兼顾总量和结构。

  一方面,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另一方面,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积极做好“加法”,继续实施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做好两项直达工具的转换工作,用好新设立的碳减排支持工具、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向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贷款投放,同时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也有贡献。通过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有力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