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环境部答南周:推动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

来源:网络 上传:本站 时间:2022-07-27 阅读:

  生态环境部正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已制定了试点工作方案和技术指南。

  (本文首发于2022年7月22日《南方周末》)

  ◆ ◆ ◆

  南方周末记者 林方舟

  “生态环境部将推动温室气体纳入环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研究,开展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的专题论证,提出环境影响评价法的修法建议。”

  2022年7月21日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南方周末记者提问时,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刘志全披露了上述信息。

  刘志全表示,生态环境部正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已制定了试点工作方案和技术指南。

  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这就是业界关注的“碳评”试点。2021年7月,生态环境部印发通知,要求2021年12月底前,试点地区发布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文件;2022年6月底前,基本摸清重点行业碳排放水平和减排潜力。

  “目前,我们在温室气体纳入环评工作中仍面临基础研究不够,配套法律法规、政策与技术体系亟待完善等问题。”刘志全称,将指导开展试点,梳理总结经验,推动完善法律、政策和技术体系。

  ◆ ◆ ◆

  “环评是在发展中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

  2022年6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到,与发达国家基本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后转入强化碳排放控制阶段不同,我国同时面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和碳达峰、碳中和两大战略任务,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已成为我国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

  从科学角度看,污染物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同根同源。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严刚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几乎所有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源、50%左右的VOCs排放源和85%左右的一次PM2.5排放源(不含扬尘源)都和二氧化碳排放源高度一致。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在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上表示,研究表明,现行清洁空气政策可以在2030年之前保持排放下降,但之后进一步减排潜力大幅收窄,如不采取进一步措施,PM2.5浓度持续下降空间不大。在碳中和路径下,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在2030-2060年间将进一步下降67%和83%。到2060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PM2.5年均浓度降会降到10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污染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

  为贯彻落实上述《方案》,生态环境部加快从环评领域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环评是在发展中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刘志全称,环评可以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例如,在环评中,严格要求建设项目采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通过优化工程选址选线和采取必要的生态保护措施,使之避免对相关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等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等。

  ◆ ◆ ◆

  256个试点项目完成环评审批

  环评制度具体如何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刘志全介绍,首先是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生态环境部已组织河北、山东、浙江、重庆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聚焦电力、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煤化工等重点行业,研究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和减排潜力,探索污染物和碳排放协同管控的技术方法和管理路径。河北、山东、陕西等地制定钢铁、化工、煤化工等行业技术指南,截至目前,已有256个试点项目完成环评审批。

  此外,生态环境部还在探索“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和规划环评领域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路径。已组织15个地市探索开展“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试点,探索在12项试点政策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中统筹考虑气候变化因素,选择7家产业园区从优化园区发展方式、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完善环境管理等方面总结经验,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

  除了上述两项措施,刘志全透露,生态环境部还将推动温室气体纳入环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研究。目前已经修订发布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产业园区》,要求将碳减排融入到各评价章节,提出以减污降碳为目标的评价要求。此外,还正在组织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等系列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

  编辑|曹海东 视觉|钟财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