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速览
01
国家动态
生态环境部发布《2024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两部门发文支持绿色电力应用,鼓励引导重点用能单位使用绿电
02
地方动态
香港特区政府发售机构绿色债券及基础建设债券
广东省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 推进美丽广东建设的工作方案》
03
行业聚焦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强制披露主体2024年度可持续信息披露情况分析报告》
有色金属行业碳足迹数据库正式上线
我国首部绿色数据中心评价国标6月1日起实施
04 国际动向
欧盟拟用国际碳信用额等措施,实现到2040年90%的减排
气候影响合作伙伴敦促SBTi制定净零排放标准
国际能源署发布《2025年全球能源投资报告》
丹麦银行将可持续金融重点转向高排放企业融资转型
一
国家动态
01
生态环境部发布《2024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6月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2024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7.2%,全国达标城市增至222个;地表水Ⅰ类—Ⅲ类断面比例为90.4%,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水质持续向好;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为97.7%,生态系统整体稳定。生态质量指数EQI为59.95,全国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国土面积超30%,森林覆盖率超过25%。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上升至28.6%,碳市场累计成交金额达430.33亿元。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超过45%,固体废物治理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稳步开展。重点区域噪声、土壤、核与辐射环境保持稳定,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进一步巩固。公报同时披露全国土壤、声环境、核与辐射安全状况稳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保持良好。
来源:新华社
02
两部门发文支持绿色电力应用,鼓励引导重点用能单位使用绿电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深化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 全面打造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的意见》提出,支持绿色电力应用,鼓励引导重点用能单位使用绿电。《意见》要求,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分布式伏羲接入电网承载力评估信息公开,推动电网与分布式能源协调发展。供电企业应针对性制定措施,促进绿电消费,并建立健全宣传机制,提升绿色用电意识。《意见》还明确,将持续优化电动汽车等设备报装服务机制,提升居民报装申请便利度和接电效率。同时,鼓励供电企业拓展用电数据应用场景,推动能源数字化转型,支持“新能源+储能”一体化接入。两部门强调,要进一步简化办理流程,完善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绿色电力服务水平,释放社会绿色消费潜力。
来源:国家能源局
二
地方动态
01
香港特区政府发售机构绿色债券及基础建设债券
2025年6月4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根据政府可持续债券计划及基础建设债券计划,成功定价总值约270亿港元的绿色债券及基础建设债券,涵盖港元、人民币、美元及欧元四种币种。本次发行于6月3日定价,6月10日交收,并将在港交所和伦敦证交所上市。债券期限覆盖5年至30年,年息率在2.60%至4.151%之间,认购倍数高达3.3至12.5倍,吸引超过30个市场的环球投资者踊跃参与。此次为香港特区政府首次发行30年期港元债券,亦是港府历来发行年期最长的港元债券。绿色债券及基建债券将根据《绿色债券框架》及《基础建设债券框架》筹集资金,注入基本工程储备基金,用于合资格的绿色及基建项目。该批债券分别获得国际评级机构AA+及AA级评等。香港特区政府将继续定期发布绿色及基建债券报告,披露募集资金使用及环境效益情况,进一步推动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来源:香港金融管理局
02
广东省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 推进美丽广东建设的工作方案》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等九部门印发《关于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 推进美丽广东建设的工作方案》(简称《工作方案》),围绕绿色金融重点任务,提出四个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明确,一是实施重点领域绿色融资扩面提质专项行动,强化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林业、能源等领域的绿色金融服务;二是实施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提升专项行动,推动绿色信贷和绿色保险发展;三是实施绿色融资对接畅通提速专项行动,建立完善绿色融资项目名录库,提升金融机构绿色服务和风控能力;四是实施绿色金融生态环境优化提效专项行动,推进绿色信用体系和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建设。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
三
行业聚焦
01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强制披露主体2024年度可持续信息披露情况分析报告》
近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强制披露主体2024年度可持续信息披露情况分析报告》,对412家强制披露上市公司2024年度可持续信息披露情况进行系统总结与分析。数据显示,2024年度共有389家公司披露了可持续发展相关报告,披露率达94.42%。其中,84家公司采用《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CASS–ESG 6.0)》作为编制依据,占披露企业总数的21.59%,为唯一上榜的本土非监管类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从行业分类看,按照中上协标准,绝大多数行业的强制披露主体披露率已达100%,但金融业、制造业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尚未实现全面覆盖。从企业性质看,非国有企业披露率为90.48%,国有企业披露率达99.45%。在389家已披露企业中,约27.51%(107家)聘请第三方机构对报告整体或部分数据进行鉴证,并同步披露相关鉴证报告,反映出企业对可持续信息质量和透明度的日益重视。
来源:中国上市公司协会
02
有色金属行业碳足迹数据库正式上线
近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联合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牵头打造的有色金属行业碳足迹数据库正式上线。该数据库是推动行业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一步,旨在助力构建覆盖全产业链、分品类、系统化的碳排放数据基础平台,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当前,有色金属行业作为国家重要基础产业,是实现“双碳”目标下重点减排的关键领域。新上线的碳足迹数据库1.0版本包含四大核心子系统,涵盖数据在线采集、碳足迹核算、分析展示及管理等功能,首期重点开发电解铝产品碳足迹数据库。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表示,下一步将聚焦重点品类和全生命周期,逐步推动数据库在更多产品及企业中推广应用,同时探索建立碳排放数据质量提升与产品碳标识认证等机制,助力形成高水平、可验证的行业碳足迹核算体系。
来源:新华社
03
有色金属行业碳足迹数据库正式上线
6月1日,我国首部数据中心绿色化评价方面国家标准《绿色数据中心评价》正式实施,标志着在国家层面绿色数据中心评价有标可依,为我国数据中心的绿色低碳建设提供了明确指引。该标准明确,数据中心在能源资源高效利用、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运维、绿色服务五大指标上应满足相应要求。标准适用于指导数据中心绿色化建设、运维和改进,为行业内常态化开展绿色数据中心测评与认证提供依据,有助于推动数据基础设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来源:央视新闻
四
国际动向
01
欧盟拟用国际碳信用额等措施,实现到2040年90%的减排
5月28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消息称,欧盟有望在2030年前将碳排放量较1990年水平减少约54%,略低于原定55%的减排目标,同时实现可再生能源占比至少达42.5%。欧盟气候主管沃普克·霍克斯特拉指出,自1990年以来,全球碳排放量下降37%,而同期经济增长近70%,表明气候行动与经济发展可实现协同共进。为推动实现2050年碳中和目标,欧盟委员会计划于2025年7月2日正式提出2040年减排目标,力争在1990年基准上减少温室气体净排放90%。为确保各成员国有效落实,该方案将引入更具灵活性的手段,包括允许成员国使用国际碳信用额度进行抵消,例如资助欧盟以外的减排项目,并将相应减排成果计入本国核算。碳信用额度作为重要的国际气候金融工具,体现了欧盟通过市场机制强化全球减排合作的政策导向。
来源:欧盟委员会
02
气候影响合作伙伴敦促SBTi制定净零排放标准
近日,气候影响合作伙伴(Climate Impact Partners)向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提交正式回应,呼吁在企业净零排放标准(CNZS)2.0草案制定过程中引入更具灵活性与可操作性的机制,推动企业加速落实气候承诺。该机构建议SBTi在标准中明确支持范围3排放问题的市场化缓解路径,提供清晰指导,避免对碳去除手段设限,强调应采用实际可行、具耐久性的清除方案,并逐步整合至净零路径框架中。同时,建议正式认可超越价值链缓解(BVCM)作为企业自愿气候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现有平台机制协同应用,激励私营部门气候投资。此外,合作伙伴提出四项关键改革:推动供应商广泛参与、利用现有质量框架处理范围3排放、引入耐久性标准衡量碳去除措施、以及认可激励型自愿减排行为,助力构建更具包容性和广泛适应力的企业净零标准。
来源:ESG News
03
国际能源署发布《2025年全球能源投资报告》
近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2025年全球能源投资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能源投资预计将达3.3万亿美元,其中清洁能源投资占比达67%,首次超过化石燃料投资的两倍,反映全球绿色转型步伐加快。然而,区域失衡、技术瓶颈与电网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仍制约转型进程。在电力领域,太阳能成为最大投资方向,中国表现突出,预计年出口超越发达经济体总和。电池储能投资亦大幅增长,成本降幅超过三分之二。报告指出,碳信用市场作为融资补充工具仍处早期阶段,2024年全球碳交易额仅为3.35亿美元,占清洁能源投资的0.02%。机制创新方面,《巴黎协定》第6.4条下的信用体系取得突破,有望提升项目可信度与公平性。IEA呼吁加强政策协同、加快技术投资和提升碳市场透明度,推动清洁能源投资高效释放潜力,助力全球实现控温目标与能源安全双重目标。
来源:国际能源署
04
丹麦银行将可持续金融重点转向高排放企业融资转型
近日,丹麦银行(Danske Bank)宣布调整其可持续金融战略,拓展绿色金融支持范围。新战略将重点支持高排放行业企业在能源转型过程中的融资需求,覆盖电力、热力、钢铁、水泥、交通等关键行业,并通过公司层面的转型计划评估机制,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方案。丹麦银行表示,此次战略升级从原有绿色债券和可持续贷款等标签化交易模式,转向更加注重企业脱碳路径和执行能力的评估,支持范围同时延伸至具备支撑能力的上下游价值链企业,包括可再生能源技术、电池储能、电网建设与低碳交通等重点领域。银行强调将在确保金融支持有效性的同时,继续落实其既定融资减排目标。
来源:ESG Today